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無私支援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決貫徹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譜寫了一篇篇壯麗史詩。60年的輝煌成就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規律,不斷深化對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性認識,能更加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更加有力推動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新征程上再創輝煌。
一、60年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一)經濟從“量的增長”到“量與質并舉”的跨越。在中央“穩定發展”方針的指導下,西藏積極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地區生產總值由1965年的3.27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6.65億元。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制度供給的不斷優化,在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優惠政策推動下,西藏經濟保持長周期增長態勢,198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兩位數,達到10.40億元,1999年沖過三位數關口,邁上100億元臺階。新時代西藏經濟總量更是突飛猛進,2015年超過四位數,達到1043億元,邁上千億元大關,2021年突破2000億元,到2024年完成生產總值2764.94億元,達到歷史最高值。在量的增長同時,是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投入更加強勁,高新數字產業蓬勃發展,到2024年西藏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75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超10%。協調發展能力不斷增強,7市地發展更加均衡,城鄉差距不斷縮小,到2024年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56 ∶1。綠色發展成色更足,以南北山綠化工程為代表的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大力實施,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長期保持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土壤環境安全穩定。開放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內外貿加速增長,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速分別達7.2%、15.4%。共享發展提質增效,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改善和保障成效顯著,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2024年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費增速分別達8.2%、10.2%。
(二)基礎設施從“瓶頸制約”向“基本適應”的飛躍。西藏在不同時期建設了一大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工程項目,有效緩解了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召開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分別安排了43項、62項、117項、188項和236項為代表的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明顯改善了基礎設施長期受制約的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安排部署,世紀性工程大力推進。拉日、拉林鐵路建成通車,“復興號”飛馳高原,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里程達到407.3公里。多個支線機場建成通航,民航航線突破150余條。旁多、蘇洼龍等水電站投產發電,藏電開始外送。一系列大型項目的建設改變了基礎設施長期滯后的局面,實現了基礎設施基本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帶動投資規模大幅增加,1991年超過10億元,2002年突破100億元,2014年突破1000億元,2017年突破2000億元。1965年到202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9%,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和調整結構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
(三)產業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演變。通過不斷實踐和總結,中央不斷加大西藏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國民經濟結構更加完善。改革開放后,在重大項目的支撐下,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由1965年“一三二”優化到1997年的“三一二”,再到2014年“三二一”的重大轉變,傳統農業在經濟中的支配性地位讓位于第三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優勢資源為依托,西藏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比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尤其是黨的二十大以來,在黨的特殊優惠政策帶動下,西藏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漸形成了符合實際的“九大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1965年到2024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15%、14%,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速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做優做強,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謀劃建設,呈現出農業基礎扎實、建筑業快速發展、工業內力增強、現代服務業全面現代化發展的新格局。
(四)人民生活從“滿足溫飽”到“多樣化需求”的躍升。在中央支持下,西藏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改革開放后,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支持下,西藏不斷提高工資標準和補助標準,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西藏把“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人民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到2024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5237元,居民人均收入達到31358元,較1965年141元,增長222倍。隨著居民收入增加,整體消費水平全面提高,消費結構日趨合理,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升。60年來,居民生活質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住房條件不斷改善、膳食結構科學合理、衣著現代時尚、醫療保健意識增強、高檔家庭耐用消費品普及、信息交流成為基本生活方式、偏遠山區網購成為新常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到2024年分別降到46.1%、51.9%,人民生活從傳統型消費向現代型消費不斷邁進。
二、60年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規律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60年輝煌成就是黨中央在西藏發展各個歷史時期英明決策、正確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自治區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針對西藏不同時期的特殊需求,總能適時加大制度供給,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是輝煌成就的堅強支撐。黨在治藏穩藏興藏過程中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帶領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跨越式發展、長足發展、高質量發展各時期均有新的發展成就。因此,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地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二)全國支援是助力。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重要戰略決策,60年輝煌成就離不開全國人民對西藏的支援。從和平解放到自治區成立,西藏80%以上生產生活資料靠區外調入,依賴兄弟省市的支援。對口支援西藏確立后,對口援藏機制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促進了西藏各項事業發展進步,充分體現了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只有長期堅持和不斷完善對口援藏機制,不斷豐富完善實踐形式,才能助力西藏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
(三)自力更生是動力。自力更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60年輝煌成就是在中央支持、全國支援基礎上,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自力更生的結果。自治區成立以來,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各族干部群眾獻身西藏發展事業。面對各類發展困難,各族干部群眾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開拓創新,不斷調適符合實際的發展道路,從“小三線”完備工業體系,經過“兩個為主,兩個長期不變”“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再到當前“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對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只有激發自力更生、勇于開拓創新,才有利于凝心聚力促發展,才有利于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主線。民族團結是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一項準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60年輝煌成就,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取得的成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發展權利,實現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各民族在經濟活動中交往,在生產生活中交流交融,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建立起了各民族之間的理性認知和密切社會聯系,在加強民族團結過程中,為西藏發展提供了良好社會基礎。因此,只有加強民族團結,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才能保障發展,才能凝聚各民族智慧,保障各民族一起實現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
(五)凝聚人心是基礎。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60年輝煌成就是人心凝聚的結果。在黨中央支持下,西藏始終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保證了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藏各族群眾對“五個認同”更加堅定,人心思定,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因此,只有堅持凝聚人心,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才能為發展建構出和諧的民心基礎。
三、新征程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展望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篇章。黨的二十大描繪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新征程上,西藏需要與全國一道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運用好60年來發展規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聚焦“四件大事”,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社會治理和發展更好相適應,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西藏力量。
(二)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征程上,西藏要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運用好60年來發展規律,把握好特征,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從西藏生產力發展實際出發,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優化發展格局為切入點,以要素和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制度機制為保障,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發揮資源優勢,從高質量中挖掘新動力,動態地達到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以優惠政策解決發展中的難題。西藏經濟發展起點低、起步晚、水平低,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短板。60年來,黨中央為西藏發展提供了大量特殊優惠政策。新征程上,要持續發揮中央支持、全國支援的制度優勢,用好用足優惠政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發展要素進入能力,持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擴大內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歷史耐心,不斷增強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以共同富裕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征程上,西藏要利用好制度優勢,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關系,構建物質和精神富裕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圍繞培育市場主體帶動初次分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帶動再次分配、促進城鄉融合帶動農村富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動精神富裕等普遍和特殊問題,推動各族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作者單位: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經濟戰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