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雪域高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全國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引領下,西藏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完整準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現場。來源:新華社
堅持創新發展,經濟發展動力日益強勁。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西藏自治區在成立初期,針對發展實際,大力支持畜牧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積極引入和推廣農具改良技術和農業機械,推動農牧業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后,通過嫁接全國普及技術,運用到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各行業,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為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創新發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強化高原適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培育壯大創新平臺和創新主體,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黨的二十大以來,西藏聚焦“九大產業”部署創新鏈,有力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到2024年,西藏財政科技投入達5.62億元,投入增速位居全國前列;高新數字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西藏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75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超10%。

▲青藏鐵路跨過沱沱河的辮狀河道(2023年7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堅持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格局更加均衡。協調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改革開放后,在中央重大項目的支撐下,西藏持續推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等各領域均衡發展水平持續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通過“構建中部、東部、西部經濟區”“藏中南、藏東、藏北、藏西協調發展”“一核一圈兩帶三區”等發展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區域間合作機制不斷健全,七地市GDP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協調發展方面,西藏先后通過實施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戰略政策,加大農牧區建設,建立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城鄉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協調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游客在西藏林芝市嘎拉村賞花(2025年4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堅持綠色發展,經濟發展底色更加鮮明。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嚴守生態安全底線、生態保護紅線,深入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工程,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得到有效維護。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綠電交易、碳匯交易實現新突破,生態富民工程全面實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更加豐富。以南北山綠化為代表的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大力實施,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長期保持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土壤環境安全穩定。協同推進經濟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扎實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5年3月8日在拉薩市林周縣虎頭山水庫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堅持開放發展,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西藏自治區成立后,通過從區外調入或國外購進等方式,保障建設物資和生活物資,客觀上促進了內外貿易的發展。改革開放后,西藏開放領域持續擴大,尤其是在對口援藏機制的帶動下,西藏逐步向開放型經濟轉型。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建設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加強與周邊南亞國家貿易、設施、人員等互聯互通。以對口援藏為牽引,不斷深化與國內兄弟省(區、市)聯動協作發展,區域經濟合作成果豐碩,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效激發,開放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潛力。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推動特色產品走向世界,促進了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2024年,西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7.2%、15.4%。

▲2025年1月6日拍攝的華電西藏才朋光伏電站,位于山南市乃東區才朋村,光伏列陣最高海拔5228米。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堅持共享發展,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民。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改革開放后,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支持下,西藏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把“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要求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完成了全區脫貧的歷史任務,人民生活條件極大改善。2024年,西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5237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358元。隨著居民收入增加,整體消費水平全面提高,消費結構日趨合理,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到2024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18983元,人民生活從傳統型消費向現代型消費不斷邁進,各族群眾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得到滿足。

▲2025年3月16日,西藏拉薩市林周縣春堆鄉農民在春耕典禮現場播撒青稞種子。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新征程上,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運用好西藏自治區60年來經濟發展形成的規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積極擴大投資、加快項目建設,持續轉變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提振,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加強城市建設、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切實做到在保護中加快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實現更高水平的保護,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強邊視域下西藏邊境縣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優勢及轉化研究”階段性成果。)